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

Center for Legal Assistance to Pollution Victims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环境法律 >>环境法律 >> 山西省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
详细内容

山西省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

发布作者: 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    发布时间:2006-3-15    浏览次数:709次


一、 汾河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及防治区划分

  防治区划分依据不同功能与排放标准间的相应关系,将流域内的东、西、西北部山区和干、支流的源头区划为一级防治区,以保持现有的生态环境;将汾河干流中游及支流中下游的河谷平原、丘陵和部分山巅地带、汾河干流下游的山丘、山巅地带划为二级防治区;将汾河下游的盆地平原及部分丘陵区划分为三级防治区。汾河流域内尤其是盆地中利用泉源和沿岸开采地下水水源,包括规划开采的水源地,为保证人体健康,均划为一级防治区,以便重点保护并限制废污水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

    一级防治区:对应于源头水、饮用水及饮用水源补给的功能河段,即功能目标确定为II、III类水体的河段,具体分布于三给地垒南1.5公里以上的流域范围(包括太钢赵庄排污口,考虑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延伸到胜利桥北一带,地下水受地表水污染后,可逆向进入西张水源区),汾河中下游地区即源于吕梁山、太行山的各支流源头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以及流域内一些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的保护区均划为一级防治区。该区多处于源头段,地势高,地貌又多处于基岩裸露的高山区,生态环境较好,水质现状质量较优,目前多被规划为未来的城市供水水源,列为重点保护。

    二级防治区:对应于娱乐和一般工业用水功能,即功能目标确定为IV类水体的河段,主要分布于汾河中下游地区干流两侧的盆地平原和半山及丘陵区以及汾河各支流的中下游段,该区内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经济较发达,污染企业众多,水体污染严重,划为二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三级防治区分布于汾河下游运城地区的新绛、稷山、河津、即干流两侧的河谷平原和半山丘陵区,对应于农业用水功能即要求V类水质的河段。该区近代工业发展迅速,多以黄河提水为水源,排水进入汾河后,不远距离即进入黄河,划为三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汾河功能及防治区划分(见表)

二、 桑干河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及防治区的划分

    依据防治区划分原则和功能区与防治区的对应关系,为保证功能的实现,控制污染源排放量,将桑干河流域划分为三个不同级别的防治区。

    一级防治区:呈条带状分布于桑干河干流源头至朔州市北,东榆林水库至册田水库出口;御河入省境至白马城源头地南,南村至入干流;十里河源头至小站,口泉河源头至同家梁矿及黄水河、浑河沿流线两侧各1-2公里内的河谷平原及阶地区。各城镇饮用水源防护区及恒山风景名胜区划为一级防治区,列为重点保护。

    二级防治区:大面积分布于桑干河与黄水河、浑河、御河、十里河、口泉河、源子河、七里河等河谷阶地、丘陵、低山区及分水岭地带和桑干河朔州市至东榆林水库、御河、十里河、口泉河的大同市区段河谷平原中;册田水库以下的汇水区,考虑其经济建设不发达、又处于山区、丘陵地带也划为二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三级防治区: 呈块状分布于盆地中部山阴两侧的洪涛山、燕家洞山和富汉梁一带的高山区,该区黄土覆盖较厚,又远离功能水体,并且基本无工业污染源分布。矿产资源贫乏,交通不便,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中、远期均未规划经济建设项目,划为三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桑干河功能及防治区划表

    三、 滹沱河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及防治区的规划

    滹沱河流域内划分为三个不同级别的防治区:

    一级防治区:对应于河段中的II、III类水质目标。防治区呈块状分布于流域东部的五台山风景区和各县、市饮用水源防护区;呈带状分布于滹沱河干流源头至下茹越水库沿余3-5公里范围内和济胜桥至南庄沿流线0.5-1.5公里,清水河沿流线两侧1-3公里范围内。从地貌上看多处于河谷及阶地区。忻州奇村的温泉疗养院划为一级防治区,列为重点保护。

    二级防治区:对应于河段中IV类水质目标。该区大面积分布于干流上中游与各支流间的盆地平原、阶地、丘陵及低山区、清水河河网间的中山区,多呈面状、少量以块状分布;西北山区考虑到煤炭资源的开采,也划为二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三级防治区:呈块状和条带状分布于流域边山分水岭地带。即一、二级防治区以外的其它地区,该区多为黄土梁、垣、峁和基岩山巅,目前无大的工业企业分布,未来规划中也未列入经济建设的开发内容,划为三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滹沱河功能及防治区划表

    四、 浊漳河水环境保护功能及防治区的划分

    浊漳河流域内划分为三个不同级别的防治区:

    一级防治区:对应于河段中的II、III类水质目标。呈面状分布于西及西北部的源头区,呈带状分布于中下游主要干、支流河流流线两侧各1.5-2公里的河谷地带,呈块状或面状分布于大中型水库外围2-5公里范围内。

    该区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原因:①水体多处于被规划为饮用水源,并且受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河流多段有渗漏现象,直接影响辛安泉水质;②漳泽水库为长治市城市饮用水功能,对上游及各支流相应的汇水区来水水质应从严控制;③一些供沿岸居民生活饮用的河段集中于浊漳北源及浊漳河干流两侧,正处于各源下游区,一切来水都直接影响到该段水质;④一些应以农灌功能要求的河段(如漳泽水库以下河段)却处于地质构造的断裂带上,断层多面复杂,河水有大量渗漏,直接影响河岸两侧地下水和辛安泉泉水水质。为保护辛安泉和沿岸地下水供水水源,不得不将可以低功能要求的水体划为高功能要求的防治区,故导致了浊漳河大部分河段及近河岸地带和主要支流的沿岸地带划为一级防治区,列为重点保护。

    二级防治区:大面积分布于流域东部南源与石子河、石子河与浊漳河、浊漳河与北源及清漳河河网间的阶地、丘陵及低山地带。另外,西部的南源、绛河、西源、北源河网的山顶地带也划为二级防治区,多呈零星块状分布。这些地带覆盖有一定厚度的黄土层,且又远离功能水体,对废污水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划为二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三级防治区:呈块状分布于东部山区的山顶地带,目前尚无污染企业,今后也不可能在该区内进行经济建设,同时也由于这些地区处在下游河段,划为三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浊漳河功能及防治区划表

    五、 沁河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及防治区的划分

    沁河流域内划分为三个不同级别的防治区:

    一级防治区:呈块状分布于流域内山历山 、山莽山自然保护区及泉源排泄带的水源防护区;另外,呈条带状分布于沁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入干流段沿流线两侧1-2公里宽度内,即对应于III类水功能的河段,考虑其河道渗漏和保护饮用水源等因素,也划归一类防治区,列为重点保护。

    二级防治区:呈面状分布于干、支流1-2公里以外的远河谷及阶地低山丘陵的大部分地区,考虑该区多为经济建设的有利地带,并且多分布有黄土及松散岩类,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划为二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三级防治区:分布于一、二级防治区以外的其它地区。呈块状零星分布于黄土梁峁、台垣区,该区内目前和中、远期均未规划经济建设项目,主要考虑维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中心。划为三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沁河功能及防治区划表

    六、 丹河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及防治区的划分

    丹河流域内划分为三个不同级别的防治区:

    一级防治区:对应于河段中II、III类水质目标,呈块状和条带状分布于干流的郭壁泉水源防护区和丹河源头至北王庄沿流线两侧各2-3公里河谷地带,列为重点保护。

    二级防治区:对应于河段中IV类水质目标,分布于丹河下游河谷和干流中游及干流1-2公里以外的盆地平原,河段平原及丘陵半山坡地带,多呈面状和带状分布,考虑该区多为经济建设的有利地段,并且多分布有黄土及松散岩类,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划为二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三级防治区:对应于河段中V类水质目标,呈条带状分布于白水河白水村以下和北王庄至水东桥丹河干流两侧1-2公里范围内的河谷平原,呈零星块状分布于东部流域分水岭和山丘地带,多为黄土梁峁、台垣的地貌景观。划为三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丹河功能及防治区划表

    七、 桃河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及防治区的划分

    防治区除了对桃河流域进行划分外,尚对温河流域内的盂县周围地区进行了划分。

    一级防治区:①呈面状分布于蒙村河以上河谷、丘陵、低山或半山区,即桃河干流两侧0.5-1.0公里范围内,以及辛兴水源保护区。区内包括了供城市工业用水的山南水库,辛兴水源地及没河分布的自备水源井;②娘子关泉源周围约10平方公里也划为一级防治区,以保证泉水回调市区的水质质量,列为重点保护。

    二级防治区:呈面状分布于流域内中部的阶地、丘陵和低山区的黄土梁、峁、垣地带。该区矿产资源丰富、国营、乡镇工业集中分布,为不影响工业发展又考虑提高桃河水质质量,将该区划为二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三级防治区:呈面状和块状分布于流域外围较高山区和低山梁、峁区(即分水岭地带)。划为三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桃河功能及防治区划表

    八、 三川河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及防治区的划分

    三川河流域内划分为三个不同级别的防治区:

    一级防治区:呈面状分布于流域东及南部山顶的森林覆盖区,呈条带状分布于北川源头至乔家沟,东川源头至田家会,三川河李家湾至柳林河谷沿流线两侧各0.5-1公里范围内的河谷平原及阶地区,其中含有城镇现有和规划的供水水源防护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及其它风景名胜区,并列为重点保护。

    二级防治区:大面积分布于流域的河谷阶地、丘陵和黄土台垣、梁峁区;南川及东川的下游段及东川、北川汇合后的河谷平原;三川河柳林泉以下河谷中也有分布。该区多处在经济建设中心区和外围地带,为不限制该区经济建设与发展,又利于控制建设后的废污水排放水质,划为二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三级防治区:呈面状分布于三川河下游的河谷、丘陵及边远山区,呈块状分布于东川与三川河间的黄土梁峁区。其地貌、地势条件即黄土覆盖厚、地势高,划为三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三川河功能及防治区划表

    九、 涑水河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及防治区划表

    涑水河流域划为三个不同级别的防治区:

    一级防治区:对应于河段III类功能水质目标,防治区呈条带状和小块状,分布于流域东部的分水岭地区(多为支流的源头)。多处于半山及山巅地带,并包括夏县及运城市规划的水源地。另外,绛县、闻喜、临猗、永济、运城市附近现有水源地和已规划开发的饮用水源地,以及现有引黄干渠两侧(约0.5公里范围),安邑水库(储水供运城市生活、工业用水)划为一级防治区,列为重点保护。

    二级防治区:对应于河段IV类功能水质目标,防治区呈面状分布于干流的中上游段的盆地平原和丘陵区。呈环状分布于永济县城供水水源地外围,呈条带状,分布于引黄干渠的两侧,即一级防治区外侧约0.5公里范围内。考虑其不影响平原及丘陵经济建设和饮水源地保护,划为二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三级防治区:对应于涑水河河段的V类功能区段,并呈面状分布于涑水河下游的盆地平原及丘陵、低山区。该区水源主要用于农灌,水污染又十分严重,工业污染源集中,划为三级防治区,列为一般保护。

    涑水河功能区及防治区划表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2:00— 4:30 

联系热线:86-10-62267459

公司邮箱:office@clapv.org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点众互动 | 管理登录
seo seo